合格投资者认定

      根据《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第四章第十四条规定:“私募基金管理人、私募基金销售机构不得向合格投资者之外的单位和个人募集资金,不得通过报刊、电台、电视、互联网等公众传播媒体或者讲座、报告会、分析会和布告、传单、手机短信、微信、博客和电子邮件等方式,向不特定对象宣传推介。”
      湖北金鼎轩投资遵循《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只能向特定的“合格投资者”宣传和推介相关私募投资基金产品。根据《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管理办法》第三章第十二条规定:“私募基金的合格投资者是指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 万元且符合下列相关标准的单位和个人:
(一)净资产不低于1000 万元的单位;
(二)金融资产不低于300 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 万元的个人。
      如果您确认您或您所代表的机构是一名"合格投资者",并将遵守适用的有关法规,请勾选“已阅读并接受此认定书”以继续浏览本公司网站。如您无法确认是一名“合格投资者”,请退出。
      本网站所载的各种信息和数据等仅供参考,并不构成广告或销售要约,或买入任何证券、基金或其它投资工具的建议,也不代表所介绍产品承诺保证最低收益,相关人员的过往业绩不代表所介绍产品未来运作的实际效果,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投资者应仔细审阅相关金融产品的合同文件等以了解其风险因素,或寻求专业的投资顾问的建议。

我已阅读并接受此认定书


登陆遇到问题?忘记密码?请咨询相关工作人员


  尊敬的金鼎会员你好,为了更加方便的登录,登录方式发生了变化,请使用您预留的姓名和证件号登录。


12-16 2015
15

定增概念股缘何“失势”

  回想起上半年的大牛市高潮,一旦有公司公布定向增发方案,相关个股总免不了连续涨停;不过

到了现在,似乎定增预案的公布,并非助推股价的“神器”,12月多家公布定增方案的公司股价反

倒变得弱势,股价相对定增价格溢价不大。

  为什么定增概念股反倒出现弱势?有业内人士认为,近日公布定增预案的公司数量很多,有不

少公司对此前的定增方案作出调整,包括降低增发价,对资金炒作有明显制约。而不少市场人士所

持“资产慌”的逻辑也并不完全合理,也影响投资者买入的热情。

  12月10日,康美药业(600518.SH)公布非公开发行预案,拟募集资金81亿元,发行5.2亿股,发

行价格15.47元,其中员工持股计划草案认购金额不超过1亿元;大股东拟认购39.5%,增发完成后大

股东持股比例将从30.4%提升至31.4%。

  11日康美药业复牌后大跌5.86%,15日收报17.24元,并未比定增价格高多少。类似情况,浙江

众成(002522.SZ)12月6日晚间披露了非公开发行预案,公司拟以不低于16.45元/股的价格,非公开

发行不超过2431.61万股,募集资金总额预计不超过4亿元,全部用于年产12万吨热塑性弹性体材料

生产项目。复牌后浙江众成股价连续下滑,15日收报18.95元。

  12月以来,包括杭电股份、京城股份、天业股份、首航节能、英唐智控等公布定增募集资金的

预案后,都出现了类似的情况,完全没有牛市期间公布定增方案后相关上市公司的“威风”。

  一位资深投行人士据记者表示,最近公布定增方案的公司太多了,而有一些上半年公布方案的

公司,还没有开始实施,而某些公司为了定增可以顺利进行,纷纷调低了增发价格,也有很多公司

中止了定增计划,这也对最近公布的相关公司造成一定影响。

  广州一位私募人士认为,目前不少看好市场的投资者都相信“资产慌”的逻辑,认为钱太多,

好资产太少,定增资产会被“抢购”,但事实上资金参与热情并不算踊跃。“资产慌”实际上只对

稳健收益的产品而言,因参与资金锁定时间较长,未来注册制推出后,新股发行增加以及重组审核

的逐步放开等不确定因素,都可能对市场持股心态构成影响。

  而“妖股”中止增发日前遭交易所问询的情况也受到市场关注。12月12日,牛市期间曾经创下5

个月暴涨十倍纪录,一度连续19个涨停板的知名“妖股”龙生股份(002625.SZ)宣布中止定增获得证

监会同意,但公司并未详细披露原因。深交所就此发出了问询函称,请公司详细说明中止审查非公

开发行股票申请的原因。

  在此前公告中,龙生股份仅表示公司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存在尚需补充论证和完善的相关事

项,可能构成发行方案的调整。鉴于上述可能涉及的方案调整需要进一步审慎论证,经与保荐机构

及相关各方深入沟通和交流后,向证监会报送了中止申请的文件。

  12月,有多家公司宣布中止重组方案,包括富临精工、宇顺电子等,也有海南航空、雅戈尔

等,方案调整后重新申报。

  上述投行人士称,随着注册制的推进,行政审批的放开,预计市场对高质量低估值的资产会更

加重视,虚高的增发价,估计越来越难以得到投资者的认同。

  也有一位券商策略分析师称,如果固定收益产品的收益太低,那么对于一些大资金而言就被迫

会转向风险资产,比如近日低估值高分红蓝筹股受到保险资金热烈追捧,就是很明确的例子。(第.

一.财.经.日.报)

携手金鼎轩,共享财富盛宴

金鼎团队